现在大家都知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但你知道吗?在此之前,我们国家还曾有过三个教师节。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哪几个吧!
第一个教师节:“六·六”教师节
设立时间:1931年
当时,由教育界的几名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人,为改善教师的待遇、保障教师的工作和增进教师的修养,联络了京、沪等地的教育界人士,共同倡议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教师节。
虽然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公开承认,但它在中国各地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人们开始关注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问题。
第二个教师节:“八·二七”教师节
设立时间:1939年
国民党政府为了尊孔崇儒,决定将孔子的诞辰日8月27日定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教师节也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其影响力相对有限。
第三个教师节:“五·一”教师节
设立时间:1951年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达对教师的尊重和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国际劳动节5月1日同时作为中国教师节。但也是因为这天与劳动节重叠,缺乏特指性,因此教师节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后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第四个教师节:“九·十”教师节
设立时间:1985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始了一系列尊师重教的活动。1981年,叶圣陶等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设立教师节。此后,经过多方调研和讨论,最终在1985年1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
而选择9月10日作为教师节,主要是考虑到这个时间恰逢新学年开始,学生们刚刚入学,开展尊师活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这也符合教师节设立的意义,即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自1985年起,9月10日正式成为中国教师节,并被全国广泛接受和庆祝。这一天,学校会组织各种庆祝活动,表彰优秀教师,学生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教师节的确立,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促进了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